证券从业资格考试有两门:金融基础知识和法律法规。前者我挺需要的,而后者有很多对我来说完全无意义的东西,比如从业人员违反法律法规应该罚多少钱、判多少年。
一方面,要考试通过,只能都看。另一方面,所谓有用和无用的东西,是混在一起的。看之前,很难预判。于是,就只能都学了。而其中无意义的东西,只能看作是损耗了。而这样的损耗,不可能完全避免。
独立开发,自由职业
证券从业资格考试有两门:金融基础知识和法律法规。前者我挺需要的,而后者有很多对我来说完全无意义的东西,比如从业人员违反法律法规应该罚多少钱、判多少年。
一方面,要考试通过,只能都看。另一方面,所谓有用和无用的东西,是混在一起的。看之前,很难预判。于是,就只能都学了。而其中无意义的东西,只能看作是损耗了。而这样的损耗,不可能完全避免。
比如看书,离一章看完只剩几页了,觉得累了、不想继续看了,怎么办?现在,我会硬着头皮坚持把这一章看完。这时,我会明显感觉像包袱被卸下一样轻松。下次再拿起书时,不需要花时间回顾上次看了一半的内容,没有心理负担。
这种细小的节奏感,让人有掌握感,而不像是被推动着前进。
每天结束时写点什么,也是种节奏。当然,也可以说是仪式感。
孩子学习语言,有个明显的爆发期:好像前一阵子还什么都不会,一下子就好像什么都会说了。
为什么会这样呢?这和孩子学语言的方式有关。有几个明显的特点:
这一过程有点像 荷塘效应。开始时,池塘里只有零星的几片叶子;对应过来,就像爸爸、妈妈这样的词汇。慢慢的,孩子知道的词汇多了、知道的用法也多了,就像池塘里的叶子变多了。越往后,变化越戏剧。在荷叶铺满池塘的前一天,铺了多少呢?只是池塘的一半。一夜之间,池塘被铺满了;孩子会说话了。
好,说回大人学英文。和孩子相比,大人最擅长、最注重背单词,构建一个个节点。这固然重要,但却不够;就像是池塘里一根根光秃秃的秸秆。要把池塘铺满,更重要靠的是叶子;也即不同节点之间的联系。像蛛网一样的联结,才是铺满池塘的关键。
要学一门语言,最好不要寄希望于捷径。最靠谱的办法,还是像孩子一样,用最笨的办法。沉浸在语言环境中,日复一日地被刺激、强化大脑的联结,期待荷叶铺满的那一夜。怎么沉浸呢?如果不能生活在该语言国家,那就多看视频、多听音频、多看书、多说。
比如,想要健康、和不想要生病,后者更真切,也更有驱动力。
定立目标时,不妨考虑把免于 XX 列出其中。
如果你自己的事和别人的事都没做,哪个会被追着要结果?通常是别人的。于是,为了不被催,我们把时间花在了别人的事上,到头来自己却未被满足。
反过来,先做自己的。然后,根据还剩多少时间,决定别人的事做多少、做到什么程度。有个好处,别人是推动你做事,避免你犯懒。